2021-03-04
当你游走于柬埔寨吴哥古迹,不经意邂逅一段特意用中文记述在展板上的中国文保队异国修文物的事迹,或许会感到自豪,会心一笑。
当你乘坐热气球俯瞰埃及卢克索的露天博物馆,或许你会发现,一座座千年不朽的神庙、陵墓、宫殿之间点缀着一些小黑点,那是来自中国的考古队在孟图神庙进行考古发掘。
当你徜徉于国内某家博物馆,或许那里正在展出来自阿富汗的珍宝——绚烂夺目的金王冠、简洁的半球形白石灰岩日晷、姿态曼妙的印度风格女子象牙浮雕等等,正向你诉说着古代多文明在阿富汗地区的交织,以及今日中国为这个战火纷飞的国家保存文化血脉所作的努力。
5年多来,“一带一路”宛如一条神奇的纽带,让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往更加紧密,而文物交流合作无疑是这条纽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专访时表示,文物具有广阔的时空维度,在时间上观照历史与现实,在空间上贯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物交流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领域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对话的“重头戏”
记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物交流合作,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对于中国及沿线国家都有何重要意义?
胡冰:“一带一路”倡议是基于跨越千年、绵亘万里的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刻历史启示,为促进经济全球化、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层次迈进提供中国方案。
文物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生生不息的实物见证,可以跨越时空、穿越国度,与不同的文明形态、不同的社会制度对话,成为世界认知中国、读懂中国、与中国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文物交流合作,是促进与沿线国家相互了解、民心相通,加强与沿线国家文明互鉴,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传播中国价值,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领域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年多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文物交流合作。一是文物展览日益成为丰富国家外交、推动文明对话的“重头戏”;二是文物保护修复合作及联合考古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文化领域的重要收获;三是深度参与文化遗产领域全球治理,彰显国际道义和文化遗产大国担当。
记者:5年多来,文物展览这一文明对话的“重头戏”在“一带一路”沿线上演了哪些精彩篇章?
胡冰:2013年以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计合作举办了200多个文物进出境展览,如在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德国、意大利、斯里兰卡等国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在土耳其、罗马尼亚、捷克、卡塔尔、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举办的“华夏瑰宝展”;在摩洛哥举办的茶文化展等等,都以文物为纽带,展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交流,也以文物独有的魅力,起到了一定的“增信释疑”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还统筹协调全国文物资源,指导支持地方文博机构引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来华展览,已实施70余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物展览作为展示文明、推动互鉴的“金色名片”,不仅获得了民众关注,更日益成为外交场合的亮点。2014年,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习近平主席和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为“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题写序言;2014年,APEC北京会议期间举办的“丝绸之路展”赢得了各国参观者的广泛好评;2017年,习近平主席和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闭幕式。
国家文物局还创新开发出“文物带你看中国”数字展示系统,利用3D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国文物。目前,该系统已实现了在丹麦、法国、老挝、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尼泊尔、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的30个中国文化中心全覆盖,在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和美国迪美博物馆也已安装运行,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生动立体的欣赏中国文物的方式,拓展了中华文化传播渠道。
共建“文化遗产合作长廊”
记者: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文物保护修复合作和联合考古领域收获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对于“一带一路”文化领域建设有何意义?
胡冰:近年来,中国开展的文物保护修复及相关科技研究、专业人员培训,陆地和水下联合考古发掘等国际合作,有力地证实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交融、文化相通的渊源,凸显出丝绸之路自古就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之路,促进了中外文保理念、技术和人员的交流,体现了我国在文化遗产领域的技术实力,展示了我负责任的文化遗产大国形象。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四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他在乌兹别克斯坦访问时,参观了撒马尔罕兀鲁伯天文台等历史文化古迹,提出中乌两国可在文化遗产领域进一步加深交流与合作。随后,中乌两国开展乌世界文化遗产地希瓦古城的保护修复合作。
2018年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25周年,中国政府在这一国际行动中展示了文化遗产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从行动伊始开展的周萨神庙保护修复工程,到如今茶胶寺、王宫遗址、崩密列寺和柏威夏寺“两地四处”的文保修复合作,中国的文保队伍在保护柬埔寨世界文化遗产的国际合作舞台上,展示出中国智慧、中国气派和中国技术,得到了柬埔寨政府、人民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茶胶寺保护修复工地被誉为吴哥古迹保护行动中最活跃、最有生气、最有明显成果的工地。
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期间,与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见证《关于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开启中沙文化遗产合作新篇章。中沙据此开展合作,在位于沙特红海之滨的塞林港遗址开展联合考古发掘,这是中国首次派出专业考古队伍与阿拉伯世界开展系统的考古工作,开启了中阿合作的新窗口,也将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更多史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沙方考古队员中,包括一名2017年中国为沙方培训的该国第一位专业水下考古队员。
截至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开展的文物保护修复国际合作,还包括尼泊尔加德满都九层神庙保护修复项目、尼泊尔努瓦科特王宫保护修复项目和缅甸蒲甘他冰瑜寺保护修复项目等,而蒙古国科伦巴尔古塔保护工程已顺利竣工;联合考古合作已覆盖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越南、老挝、柬埔寨、肯尼亚、洪都拉斯等国。据统计,目前我们开展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合作已覆盖20个国家共计41个项目,足迹几乎遍布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一条活跃的“文化遗产合作长廊”。
参与文化遗产领域全球治理
记者:近年来,在参与文化遗产领域全球治理方面,中国有哪些作为,如何彰显国际道义和文化遗产大国担当?
胡冰:201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以中国政府代表身份出席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保护濒危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会议旨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通过设立“保护濒危文化遗产国际基金”和建立“国际文物避难所网络”,支持和加强保护濒危文化遗产的国际行动。刘玉珠局长在大会发言中表达了中国政府促进濒危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意愿和诚意,并表示将鼓励中国国家级博物馆和文物保护机构响应建立“国际文物避难所网络”的倡议,积极承担国际义务,接受濒危文化遗产临时避难避险,并将积极研究为“保护濒危文化遗产国际基金”提供资金支持。会后,国家文物局推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全球首批3个“国际文物避难所”之一,代表中国政府向“保护濒危文化遗产国际基金”捐款100万美元,并选派代表加入基金会董事会和科学委员会,为保护濒危文化遗产贡献中国力量。
2017年3月,为躲避战乱而在多国巡展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231件(组)文物珍品在故宫博物院展出。2017年6月在故宫结束展览后,一度面临接展乏力、被迫回运的窘境。面对阿富汗国内安全形势持续恶化,文物回运前景堪忧的不利局面,国家文物局主动担当,责成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出面与阿富汗驻华使馆协商,全力安排阿富汗文物在华巡展,直至有可靠的第三国承诺接展。自2017年8月到2019年3月,该展已先后在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深圳市南山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举办,2019年4~6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
2013年,国家文物局与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签署《关于合作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培训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内容,5年间多次就“博物馆库房重整”“博物馆藏品风险防范”“世界遗产地监测与管理”等主题举办国际培训。
传播中国理念和标准
记者: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物交流合作,将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有哪些创新举措?
胡冰:一是讲好中国故事。更新观念,注重信息时代的审美特点,不断创新,为对外文物交流项目赋予新特性。充分发挥文物展览的国家“金色名片”功能,提高文物外展的科技内涵,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推出具有中国内涵、国际表达、创意融合的文物精品展览,凸显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外人文交流;文物保护修复工程中要更好地发挥促进民心相通的积极作用,推动中国文物保护“走出去”“留下来”,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接受的方式,传播中国理念和标准。
二是见物亦见人,提高合作的“智力”含量。在传统的“修复保护”“考古”等单一范畴的合作基础上,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综合、整体的文化遗产合作,尤其注重提高合作的“智力”含量,深度开展有关能力建设的文物合作项目。如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对项目,共同提高各自遗产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世界遗产联合申报及申报合作项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申遗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和文本编制等提供“中国智慧”;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从业人员提供多领域专业培训,传播中国理念和标准,广交国际朋友。
三是统筹全国文保力量“走出去”。国家文物局自2017年起,面向全国科研机构、考古院所和高等院校征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联合考古、文物保护规划设计、历史古迹保护修复前期工作和人才培养等文化遗产合作项目,并对通过遴选的项目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更多有能力、有水平的国内文保力量“走出去”。
来源:UNWSF